升学择校,家长们能否过这道坎儿

日期:2004-02-27 21:28:00



  许女士的孩子即将升中学。为了儿子能上一个好的学校,寒假一过,许女士就开始四处打听,“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是说实话,究竟该让儿子读什么学校好我没什么底儿。”许女士说,“昨天晚上又有点失眠,我都在想,干脆不让孩子上学得了。报纸上不是登过好多家长不让孩子上学的事吗,像郑渊洁家,他们就是自己培养孩子,给他创造自己觉得更好的条件学习,请家教,上补习班。”在许女士看来,这实在是形势所迫。

  “周六我儿子要去陈经纶学校考试,星期天要去五中考试。然后又要去面试。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说要减负,减得难题都不让学。现在升中学可好,又是特长优先,这怎么办呢?”

  许女士家住在朝阳区,想让孩子上东城区的中学,就必须交“跨区费”,这个费用是以万为计算单位的。而这还是有条件的,需要市三好或者区三好,或者你得有这杯那杯,就是三等奖都不行。许女士的一位同事告诉她,北大附中的一个分校招生,许女士急忙打电话咨询,一打听,朝阳区的名额只有两个,已经有300多人报名了。

  最终许女士给孩子报了两个学校:25中和陈经纶学校,她的择校理由是:这是收费学校,名额会相对多一些,机会也会多一些。只要能上好的中学,我宁愿掏钱。

  二

  甄先生最近刚搬家到了南湖渠,但他户口在海淀区。甄先生对时讯记者说,他的孩子今年上学,按有关规定,应该在海淀区某子弟小学就读,这样可不交赞助费。可该学校离家远,教学质量也一般,因此他想让孩子上附近的一所区重点小学。可一打听,这所小学对每个择校生要收3.5万元的赞助费。按甄先生的收入情况,承担这么高的费用颇感吃力。他们家附近的一所小学的赞助费是1.8万元,但学校不出名,甄先生有点担心。SARS期间,甄先生夫妇一直为孩子读书的事绞尽脑汁。

  现在,他们基本决定,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一所好学校。

  三

  在北京宣武区一所小学上学的依依,所在区的所有的学校都要参加电脑派位,80%的学生是要听凭电脑来选择学校。谁的孩子派到好学校,家长皆大欢喜,庆幸省下了不少银子。派不到好学校就开始动用各种关系找门路择校。

  依依就属于那种电脑派位没派到重点中学的孩子。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依依的母亲张女士四处托人找学校交赞助费。幸好,在外区有一所重点中学招寄宿的学生,于是她就跨区给孩子报了名。

  张女士托人找到学校,学校有高人给张女士指点迷津:你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关系户,那你就按关系户来处理吧。可以交一定的共建费,前提是:你必须是自愿的。“当然是自愿的”,张女士对记者说:“就是自愿你也得有门路”。

  四

  外地户口的刘佳已经到了读小学的年龄。他的父母在北京买了按揭的房子和车子,一个月下来收入已经所剩无几。对父母而言,为孩子找一所“质优价廉”的小学是今年的头等大事。今年春节刚过,他们就开始了联系学校的漫漫“征程”。由于父母是外地户口,对刘佳来说,不管上哪所学校都必须交赞助费。

  刘佳的父母在北京找了一圈小学,赞助费最低的要收1.8万元,最高的达7万多元。他们不禁望校兴叹,发起愁来,现在已初步决定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

  教育部不久前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应该重新审视各种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必要性。

  报告认为,如果确有必要保持极少量的这类学校,它们的招生名额分配必须透明公正,面向全体居民,坚持以学业标准选拔学生。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绝对不能让学校自己决定招生数量和录取标准,这不属于学校自主权的范围,而是公共资源的分配范畴,即使是重点大学,学校也不能采取学业标准以外的多重标准来选拔学生。(《青年时讯》)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您的预约信息已经成功提交,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感谢您选择我们!

Thank you for choosing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