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经怎么念要讲点门道

日期:2010-12-10 09:35:00

  保姆问题还真是上海百姓的关注点,热度不亚于此前的菜价问题。本报昨天刊发的《“请个好保姆,比请好员工还难!”》一文引来广泛关注,一些人特地打来电话表示深有同感。而当记者再次走访一些家政公司时,也被那里的老师、阿姨们当成了“业内专家”。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若说起“保姆经”该怎么念,还真能听出不少门道。

  抬头不见低头见,处好关系有技巧

  不是至亲挚友,每天却抬头不见低头见,对雇主而言,家政服务员就是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关系处不好,彼此都难受。为了相处融洽,雇主和保姆都要有些技巧。

  江西媳妇朱小姐5年里雇了3个保姆,一家人和保姆从没红过脸。在她看来,生活琐事引起小磕小绊在所难免,给些“小恩小惠”就能渡过难关。每年春节,朱小姐都会给保姆塞红包,“算作给孩子压岁钱,就几百元,讨个吉利。”每到端午、中秋,朱小姐会主动征求保姆意见,如果保姆想回家,基本都批准,还主动送点粽子和月饼做“盘缠”。保姆很受用,东家这么客气,都不好意思请假,回上海时还带些土特产“投桃报李”。

  在刚当爸爸的徐先生眼里,“小恩小惠”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处理矛盾的方法。他说,“对保姆不满意,不能当众批评,事后提醒效果更好。而且,家里一个人说就行了,保姆只有一张嘴,若是几个人一起批评她,就有‘欺负人’之嫌。”

  对东家,保姆也有一套。江苏淮安的华阿姨说自己从来不随便称呼雇主的姓名,都以“先生”、“小姐”相称。有些年纪轻的夫妻觉得过于“隆重”不让这么称呼,“可我坚持,时间长了,人家也不拒绝了,心里应该还是喜欢的。”华阿姨对此颇有心得。华阿姨告诉我们,她曾经遇到一个东家,周一到周三是婆婆来照料媳妇,周四到周日轮到母亲来照料女儿。两位长辈的“规矩”不同,有时还借着指责月嫂暗中较劲。碰到这种情况,华阿姨也有“对策”:婆婆问起就说是儿子规定的,母亲问起就说是女儿规定的。这一招还挺管用,省了不少口舌之争。

  要想相互得到,先要相互给予

  不过技巧再好,也难免有摩擦的时候。“跟自己妈妈都还有红脸的时候,何况是东家?”40岁的唐阿姨心直口快,在香港人家里干了3年的住家保姆,“要想长相处,就要相互体谅。有时人家给你一句暖心话,你会觉得比给‘红包’还值!”

  唐阿姨带小孩有个原则:情愿让他“饿一口”,不要叫他“撑一口”。但有时,东家就觉得她没把小孩喂饱。一次,孩子妈妈提出要自己来喂饭,她见孩子肯吃,就把一整碗麦片粥全喂下去。结果,孩子吃了不消化,第二天上午拉肚子。孩子病了,妈妈情绪不好,便责备唐阿姨之前怎么不拦住她。无故吃了批评,唐阿姨挺委屈。这时孩子爸爸对她说:“你别生我太太气,她没经验,对孩子又特别紧张,以后还需要跟着你学经验。”一句体己话,唐阿姨的委屈全没了。

  保姆小江在一户三代之家里干了5年。孩子妈妈跟她说:“我在家时,是我处理婆媳关系;我上班了,是你帮我处理婆媳关系。你有委屈就跟我说,我能理解。”小江告诉记者,就因为东家对她有这份理解,所以她也“掏心窝”地在这家做事。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上海爱君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夏君说,家政服务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要想相互得到,先要相互给予。“特别是住家保姆,与雇主长时间、近距离接触,难免有摩擦。这时候,她也需要有心理排解。”打比方说,公司里一个员工心情不好,另一个员工可以分担他的工作;而家政保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没有处理好情绪,双方矛盾就会升级。因此,保姆与雇主之间相互理解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您的预约信息已经成功提交,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感谢您选择我们!

Thank you for choosing us